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并撤军时,为何我军一个连却突然向越军投降?1979年的历史时刻,中国面临着挑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此展开。50军,这支在抗美援朝时期屡建奇功的英勇军队,毫无疑问地参与了这场挑战。
时间倒回到50军的148师和149师走向前线的日子,他们尽管是第二批驰援战场的军队,但却凭借无比的勇敢和智谋,硬是在战场上频频打出了骄人的战绩。这些胜利的消息如同激流般回荡在50军之中,即将参战的第150师热血激昂,等待着自己的光荣机会。
正值转变之际,第150师由乙种师升级为甲种师。团队由此从原先的6000人壮大到11000人,使得一部分表现出色的老兵有幸升级为连长或排长,就像冯增敏,他有幸成为了第448团2营8连的连长。
可是,当冯增敏与他的同袍们抵达广西边境时,他们的心却几乎停止了跳动。原来,对于我军而言,这场战争仅仅是对越南的一次有力反击。中国军队的训练有素、战斗力优秀,使得越南军队在比拼中显得弱小。
此次战役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越南有所警惕,所以当目标达成后,中国便开始筹划撤军。而撤军的时间,就被定在了3月5日至3月15日之间。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激昂热血的第150师,瞬间冷却下来。他们并未有机会在战场上威震敌方,也没有机会为家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是战争,这是命令,他们只能遵命行事,哪怕心中充满了遗憾。
第150师的士兵们在准备好接战的状态下,收到了撤军的消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甘,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战斗,是为了国家,这样的命令他们难以接受。他们的情绪被50军军部察觉,也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因此,50军军部向高层屡次申请,希望给第150师一个机会。最终,在50军军部的坚持下,第150师被赋予了“保护主力军队撤退”的重任。这个消息让他们感到欣慰,至少他们来到这里,并不是毫无意义。
不过,第150师和之前的148师、149师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48师和149师是经验丰富的野战部队,而第150师则是在抗美援朝结束后新建立的一支部队,主要由新兵组成。
在和平年代的日子里,第150师主要从事的是劳动生产,他们的日常训练往往是养猪、烹饪、修路等工作,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和使用武器。就比如连长冯增敏,他虽然得到了升职,但他在此之前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枪械,类似他的情况在部队中并不鲜见。
因此,第150师的战斗能力相对参差不齐,如果他们在撤退过程中与越南军队发生冲突,他们可能会陷入困境。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50军军部决定派出一个由两位副军长和一位副政委组成的军部小组,来指挥第150师的行动。主力部队开始撤退的同时,第150师从广西水口关出发,向越南深入。而冯增敏所在的第148团,作为先锋部队,前往高平地区。他们的任务是清理越南的残余军队,寻找我军的失踪人员以及烈士的遗体。
在两日的艰苦跋涉后,第148团的勇士们终于抵达了高平,他们准备沿着幽深的公路西进,前往打沙与朗登地区。这时,第448团却行走在迷雾重重的班英地区,他们的命运,就在这时遭遇了十字路口。
高层决策的压力迫在眉睫,离军队全体撤离的期限仅剩下五天。在这关键时刻,军部小组向第448团传达了一个使他们措手不及的命令:停止前进。他们被要求在3月14日前全力撤回国境。
然而,这个撤退方案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师部与军部小组的看法截然不同。军部小组的指挥官建议,应将士兵分散至班英以北的山区小径,以实现全员撤退。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在途中剿灭更多的敌方残余势力,另一方面也能为第448团的士兵们提供更多实战的锻炼机会。
然而,第150师的师长对此深表怀疑。他注意到第448团中新兵占比较高,且山区小径地形险恶,山林深密,如果没有向导,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情。他坚持认为,应按照规划的路线沿着公路撤退。
师部和军部小组在撤退路线问题上的激烈争议最终上升到了上级领导,他们均提交了报告,期待上级的裁决。最后,上级做出决定,支持师部的撤退策略。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上级的预期进行。第150师的电报组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在没有及时解读的情况下销毁了上级发来的电报。由此,第448团没有及时收到撤退命令,误以为军部小组的命令是最新的指示。
3月12日,这一天,第448团的命运注定不平凡。他们按照军部小组的指示,让2营担任先锋,其他营队则分散行进。然而,就在2营走到天丰岭地区时,他们遭遇了越军的埋伏。
原本,师长已经准备调动全部可用兵力前往支援受困的2营,然而军部小组却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2营遭遇的只是敌军的小股力量,完全有能力自行突围。因此,他们并未批准2营的增援请求。
事实上,当时2营面对的敌人并未超过他们所能应对的范围。这也是为何敌人在交战初期只是进行短暂的骚扰攻击,避免直接正面冲突,并一直保持安全距离跟随2营。
在行进了整整一天一夜后,2营的士兵们带着疲惫的身体走到了一个山谷。这时,他们接到了师部“即刻休息”的命令。因此,他们选择在原地休整,以恢复体力。然而,他们的战术经验还很缺乏,只设置了四个岗位进行警戒,而没有占领有利的地形。
然而,就在2营的士兵们沉沉入睡的时候,敌军的援军如狼似虎的抵达了现场。当山谷中回荡起阵阵枪声时,2营的士兵们才如惊弓之鸟般抓起手中的武器进行抵抗。但此时,他们已经被敌军完全包围,从山顶上的敌人对他们进行了居高临下的射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2营的士兵们陷入了被屠杀的境地,众多士兵在这场火力之下伤亡,剩下的只能躲进山谷的丛林中,尽可能地躲避敌人的火力。
破晓时分,只剩下两百多名士兵的2营再次向师部发出了求救信号。当时,师部已经做好准备,想要派遣重兵前往营救2营。
然而,军部小组却因为考虑到撤军的最后时限以及可能对国际形象的影响,坚决反对了这一决定。在他们看来,此时展开大规模战斗将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所以他们否决了师部的提议。
1连和8连刚开始移动,接近了2营的位置,却意外地遭到了敌军的暗算,两个连队迅速被驱散。眼见敌军威势凶猛,8连的连长冯增敏马上指挥8连撤退至深山之中。
冯增敏原本企图利用地形优势,执行游击战术与敌军对抗,却遗忘了这片地域对于敌人来说,更为熟悉。即便如此,冯增敏仍旧引领8连坚决抵抗,一直战斗了三天,直到最后一发子弹打出。
至此,已是3月17日,按照原定的计划,我军应已全部撤回国境。面对压力如山的敌军逼近,8连如临深渊。在这关头,斗志消磨殆尽的冯增敏,做出了让8连投降的决定。
说服大家接受投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宁愿选择同敌军殊死决战。但在冯增敏的持续劝说下,他们终于改变了态度,尊重了集体的决定,最后有202名官兵选择随冯增敏投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投降,比如副连长王立新就强烈反对。最后,他带领了43名决心与敌军搏斗到底的士兵决定突围,并且发誓宁死不屈。
可是,王立新很快就在激烈的战斗中重伤倒下,最后他选择引爆身边的炮弹,与冲过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这场残酷的战斗结束后,除了两名重伤的士兵幸运地存活下来,其他所有人都英勇地牺牲了。得知王立新的英雄事迹后,军委给予了他一等功的高度荣誉。
当冯增敏携带着202名士兵的投降消息传回祖国的土地,全国震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慨,他们质疑他背叛了国家,丧失了中国解放军的荣誉。
军委对此事表示严肃处理,了解情况真相后,决定撤换两位副军长的职务,同时,副政委也被警告处分。50军,这支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威震四方的队伍,因为冯增敏的投降行为,声誉大跌。
然而时至1979年5月,中越两国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斡旋下,经过一系列谈判,最终达成了交换战俘的协议,这才使得冯增敏与8连的被俘官兵重返祖国。
不久,军事法庭就对冯增敏做出了“十年有期徒刑”的判决。面对这一判决,冯增敏并未表示异议。
该项目方曾多次以五粮液官方的名义发布宣传文章,自称已完成A轮融资,由成都商通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数科)等公司投资,并在海外社交平台注册“Wuliangye Global”和“WuliangyeLabs”等冒名账号。
在后来的岁月中,人们会询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冯增敏长叹一声,表示他明白作为军人,投降是巨大的羞耻,但当时物资已经告罄,没有任何援军,而8连中的官兵多是新入伍的新兵,平均年龄还未满20岁,我如何能心甘情愿看着他们在我面前献出生命呢?
尽管他的话里充满了理由,但身为军人的他,给50军的官兵留下的耻辱是永远无法抹去的。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50军首当其冲遭到了裁减。因此,已经不存在的50军,150师自然也就不存在,448团也从此在军队序列中消失。
对于冯增敏,因为一生都活在自己投降的耻辱之中,过得并不如意。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图片来自网络按天配资操盘技术,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士兵军部师部越南冯增敏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