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塔山阻击战股市杠杆率,黑山阻击战,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解放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其实不然,最激烈也是伤亡最惨烈的一役,
当属国民党杂牌军黄伯韬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创下,那场双方伤亡数量总共达10万人之多,伤亡比例基本达到1:1的碾庄圩之战。
历史背景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的形势愈发明显,解放军在东北对国民党军形成逐步围歼之态势,而国民党似乎认为解放军不会那么快适应打城市攻坚战,便开始着手制定“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的重兵防守策略。这也是促成三大战役发动的根本原因。
9月间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解放军首次攻克国民党重兵集团设防的主要城池,也为解放军攻克大城市打开了开端。攻克济南后,临沂、菏泽等地的国民党军树倒猢狲散,纷纷弃城而逃,山东半岛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为解放军南下作战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展开剩余91%解放济南
淮海战役
1948年9月24日7时粟裕向中央军委去电,“建议随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央军委经过审慎考虑,在9月25日晚7时回电,同意粟裕同志的建议,并认为进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0月11日,毛主席电告华野,提出来将整个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歼灭黄伯韬兵团,占领新安镇,临沂,枣庄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策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部,减轻华野阻援压力。
中野在以极小代价顺利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整个战役部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民党部队东调徐州战场。
10月27日,中野主力兵团四个纵队由郑州东快速挺进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本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出乎意料的发展成了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集群参加的战役,“小淮海”发展成了“大淮海”。
黄伯韬
人物介绍
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粟裕首先把目光对准了黄伯韬兵团。而到了实际的战场上,粟裕却发现,他实实在在地低估了黄伯韬。
黄伯韬不是黄埔学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杂牌军将领。然而即便如此,黄伯韬却硬是凭借自己的强硬和狡猾在国民党阵营里实打实的打出了明堂。在与华野的历次战斗中,黄伯韬从不打“滑头仗”,经常身先士卒,不折不扣的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在孟良崮战役中,身为整编25师师长的他,率部拼命救援张灵甫,和见死不救的李天霞比起来实在是两个极致。
可以说,在国民党的一众将领中,如此真抓实干,不折不扣的执行蒋介石命令的除了张灵甫,就要数到他了。他的“实诚”,蒋介石确确实实也看在了眼里,破例为出身杂牌的他升官、授勋,让他成为了第7兵团的统帅,统帅25、44、62、63和100军五个军。
虽然黄伯韬在国民党蒋介石眼里实实在在是个劳模,不过在粟裕看来,黄伯韬兵团的战力顶多排名中等。这是因为第7兵团大多是装备日式装备的杂牌部队,缺乏美式装备,火力并不是很强。
战前部署
淮海战役的高潮部分是以华野主力兵团五个纵队直扑盘踞在新安镇的黄伯韬兵团为开始。此时黄伯韬已经明显感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不利,在华野大军到来之前,黄伯韬便撤离新安镇,向徐州靠拢。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赛跑”后,黄百韬兵团主力到达碾庄圩,由于后面还有一个军掉队,再加上整个兵团被解放军一路追击,十分疲劳,黄百韬要求部队在碾庄圩休息一天,再向徐州前进,而碾庄圩离徐州也不过区区60公里。而黄伯韬也没有就这么坐以待毙,亲自来求曹八集的李弥,请他为了掩护黄兵团在曹八集再待上一天,而李弥却拿出了徐州“剿总”刘峙的三封急点,让他退守徐州,黄百韬这一趟可谓碰的灰头土脸,这个昔日叱咤风云的国民党悍将也只得惺惺而归。
11月8日,当华野山东兵团向台儿庄方向前进时,驻守在当地的国民党军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部起义了。正是由于他们的起义,才使得山东兵团能够迅速穿过台儿庄,直扑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地区,得以切断黄百韬兵团和徐州“剿总”之间的联系。
固守待援
就在这时蒋介石的出现彻底定下了战局的基本盘,他认为以徐州几个主力机动兵团的力量,完全可以与解放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因此他指示黄伯韬在碾庄圩固守待援,李弥和邱清泉兵团则向东策应黄百韬,力求在运河以西、徐州以东将解放军围而歼之。
就这样,黄伯韬兵团5个军10万人,老老实实的被围困在了碾庄圩,被解放军14个纵队结结实实地包围在了核心。在碾庄圩,黄伯韬以25军在北,64军在东,44军在南,100军在西,形成环形防御体系。
拼死防守
11月1日,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正式下达命令:以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东进解黄伯韬之围。孙元良兵团则在南路攻击前进。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急令黄维的王牌嫡系12兵团也向徐州急进。
而黄伯韬压根就没指望邱,李两兵团的解围,而是实打实的打算在碾庄圩死拼死守,要跟解放军一较高下,这也极大的增加了后来攻坚战的难度。
为了围歼黄兵团,粟裕动用了5个纵队的兵力,兵力略微占优;其他9个兵团则负责阻击邱、李两兵团,打援人数多于攻坚人数。
粟裕认为围歼黄伯韬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少则三天多则五天应该就可以了,但是直到打到第6天才正式对碾庄圩完成全面的合围,等待总攻。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攻坚部队与国民党防守部队同样死伤惨重。而国民党那边同样也认为黄伯韬部至多能坚持5-7天,在徐州“剿总”的何应钦,听到黄伯韬死守到第10天的消息时甚至拍着大腿直呼:“黄伯韬真英雄也”。
攻坚作战
从地理位置上看,碾庄圩位于平原,无险可守,没有任何制高点,只有那道护庄的又宽又深的水沟和水沟上的水泥桥,以及桥南一片无法接近的开阔地尚有军事价值。
然而由于该地经常出现河泛,当地的每个村庄都会筑起一座高出地面两米多的高台,当地称为“台子”。一座村庄便由好几个台子围城,台子中间则是池塘和洼地,大的村庄还修建了围墙。再加上李弥部在此地经营了许久,使得原本无险可守的碾庄圩,硬生生打造成了一个绝佳的无死角防御阵地。
层层设伏
在仅200米的正面就布置了40多挺重机枪。除此之外,国军还修建了交通壕、子母堡战壕、暗堡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一样,依托台子节节防守,步步阻击。
一开始,粟裕准备速战速决,想趁黄伯韬立足未稳,迅速攻入碾庄,因此各纵队都是到了就开打,一路猛冲猛打,结果一下子就会陷入敌人陷阱里。
在死拼死守的思想指导下,碾庄圩布满了射击孔,无论从哪个方向攻进去,都会立即招来多个方面的火力杀伤,而守军的射击孔常常紧贴地面,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射击孔。甚至还有夹墙式的工事,外表看不出来中间有空隙,而工事里的守军,就专等解放军冲过去一部分,然后从背后突然杀出来射击。这样的作战确实给攻坚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严重的伤亡。
土工作业
就这样打下去,恐怕部队的伤亡数字会疯狂上升,与数字对应的是一具具冰冷的尸体。难不成真要让黄百韬成了“铁乌龟”?成了最难啃的骨头?
卓越的指挥官往往是敌人最看重什么,就要打击什么。很快我军开始了土工作业,挖沟壕,一步步挖向敌人的沟壕。先是挖个散兵坑,然后若干散兵坑连成一起,再把前面的土掏出来,躲避敌人的榴弹袭击,就这样一直挖了下去,等挖到距离敌人沟壑十余米的时候,再一举冲出,夺占敌人的防御阵地。这种土工作业的方法,打的国民党守军气急败坏。
突入核心
这种方法大大加快了扫清碾庄圩外围的进度,彻底开始了局面,18日碾庄圩外围阵地彻底暴露在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6辆坦克车也加入了碾庄圩攻坚战。19日21时30分,趁着夜色,华野利用刚从大连兵工厂运过来的几万发炮弹,万炮齐发,炮弹如雨点般密密麻麻地砸向了碾庄圩,整个碾庄圩一片地动山摇。这一次火炮攻击,半小时砸下了3万发炮弹,其火力之猛创华野战史纪录。
20时,总攻开始,但即使在之前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国民党军仍凭借两道围墙之间的工事进行猛烈反击,并组织数次
反冲,企图将攻坚部队赶出碾庄圩外墙
,双方拼杀极为激烈。经过4小时激战,新的攻击部队源源不断加入进来,而国民党军则是越打越少,20日凌晨终于突破碾庄圩核心防御阵地,并于佛晓全面突进碾庄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伯韬仍然率残部撤到东面大院,继续组织顽抗。清晨5时30分,华野彻底攻占碾庄圩。从11月5日,到11月22日,这场原来各方看来不过少则3日,最多7日的国民党杂牌军,结结实实的打了整整17天,创历来国民党军防守之最。
伤亡数字
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总被被消灭及改编共55.5万人,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其中碾庄圩一役,国民党军队伤亡约六万人,而华东野战军也付出了代价,此次战役共伤亡六万人,基本达到了整个淮海战役伤亡数字的半数,和国民党军的伤亡比例也达到了近1比1,可见此役的惨烈程度。
而一般部队损伤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上就判定丧失了战斗力,黄兵团伤亡人数实实在在达到了整个兵团人数的60%—70%,除少数战场起义外,其他绝大部分确确实实是打到了最后一枪一弹,一兵一卒。
黄百韬阵亡处
为什么这么难打
1949年1月,黄伯韬被国民党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要知道国民党里兵败身亡,到最后战死的兵团司令,高级军官除了张灵甫可能就是这个“劳模”黄伯韬了。黄伯韬是亲眼见过张灵甫如何兵败身亡的,所以他在一进入碾庄圩,就准备死战到底,接到蒋介石的坚守命令后,就决定死守碾庄圩,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没指望外围邱,李两兵团能为他解围,并且碾庄圩经过李弥多年的修建和原有的防御体系是绝佳的防御阵地。
结语
1948年11月18日参谋总长
顾祝同
亲自坐飞机到碾庄圩上空时,与黄伯韬通话,告之他外线邱、李兵团遭遇顽强阻击,恐难以按时增援,让他在必要时可以自行选择率部突围,与邱、李两兵团会合。
但黄伯韬一直认为自己既不是
黄埔系
,又不是江浙人,
蒋介石颁发给他青天白日勋章,还有
总统府通行证编号为17,比很多嫡系将领还要靠前,而且蒋介石托付给他10余万大军,打光了他也自认没有脸面再去见“蒋校长”。
黄伯韬并非黄埔嫡系,出身杂牌军的他硬是凭借对“蒋校长”的实诚,不打折扣一步步从基层做到了旅长,师长,军长股市杠杆率,最后到了第七兵团总司令的位置。在他一步步往上爬的过程中,肯定少不了黄埔系的白眼和嫉妒,而这便彻底筑牢了他对蒋介石的死忠,每当黄伯韬向蒋介石汇报重要事情时,蒋介石一定亲自接待,认真倾听,可见蒋介石对黄伯韬的重视程度之深。在历次作战中,黄伯韬部带给来的困难一点也不少,愣是把杂牌军硬生生打出了国军五大主力的阵仗。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网络股指配资哪个好 家中失窃,车间大火,证据没了!对不上账的570万元货款究竟去哪儿了?
下一篇:没有了